首页

主题教育有声书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第四期

发布日期:2023-11-21    浏览次数:

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学懂学透习近平同志为人民谋幸福的质朴情愫和以民为本的仁爱情怀,更加坚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坚定携手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决心。

1988年6月,刚满35岁的习近平一到宁德赴任,就一头扎进了基层。

 

 

(福建省宁德市城区一隅;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第一个月,习近平轻车简从,只带着两三个人下乡调研。第二个月,习近平还是调研,基本是两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他走遍闽东九个县,后来又跑了绝大部分乡镇。

新书记的一言一行,陪同调研的地区行署专员陈增光看在眼里:每到一个县必先听工作汇报,不提倡念稿子,有多少讲多少;继而调阅当地的县志,深入了解县情;每到一处,必须走访村庄、企业、农户。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的领导,而是向基层要真相、要思路、要答案的务实领导。”陈增光多次回忆起调研中的一个细节:在屏南,当地群众以最高礼节——艾叶冲蛋①来招待习近平。陪同的工作人员担心习近平喝不惯这些,连忙阻止。习近平摆摆手,一把端起碗喝了下去。老百姓很高兴,一下子和他熟络起来。

以深入基层调研为起步,习近平逐步建立“四下基层”机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时任宁德地区行署副专员张学清分管信访工作,却是“新手”。“四下基层”机制制定后,他有畏难情绪。

“一是怕没事找事,引火烧身;二是怕群众的工作难做,万一碰到胡搅蛮缠的怎么办;三是担心群众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四是担心‘四下基层’的机制难以持久,最后变成‘半拉子工程’。”张学清说。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顾虑,不少干部都在看习近平会怎么做。

1988年12月20日,霞浦县龙首山下的县委党校里人来人往,宁德地区首次开展的“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正在这里进行。率队的,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年妇女舒穗英向习近平诉说难处:几年前,县对台部在她家附近的河道上建房,河道砌小了,造成淤积阻塞,今年9月,一场暴雨引发的洪水冲进了她家门,她家损失很大。

“你有什么要求?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吗?”“县对台部建房子有没有经过批准?”习近平问得很细。

县信访办同志答:“经过城建部门批准。”

“问题就复杂在这里,对台部在河道上建房子,把河道砌小,是不对的,但是经过城建部门批准的,责任又不全在对台部。”习近平说。

习近平提出到舒穗英家查看,现场给出处理意见。

不久,有关部门做了赔偿并清理了河道。舒穗英感念至今。

当天,得了重感冒的习近平,一直打喷嚏、流鼻涕,但和其他干部一道,坚持完成了全天的接访。

习近平接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宁德经济总量排全省最末,俗称“闽东老九”,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群众对尽快摆脱贫困的期望值较高,但地方经济基础落后,一时难以达到快速发展的要求,加上一些干部、群众观念也处于“贫困”状态,一些老问题未及时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社会矛盾增多,群众上访骤增,信访量全省排第一。

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要主动到基层接访群众,在信访中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愿望。“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

那天,接访结束后统计发现,来了102位上访群众,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有12件当面答复解决。有些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就和相关部门说好,哪天、哪个时间,几个部门凑到一起,一次性现场办公,这样,老百姓办事就简便多了。

当天晚上,他对这件事深入思考:有这么多来访群众,应该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制度,既让群众满意,也让群众好找。

当时的闽东交通不便,偏远山村路途颠簸,群众有事找政府,耗时不止一天。

“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习近平说。

 

(图片来源:党建网)

(习近平带领地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到乡政府所在地下党村)

 

千秋伟业,百年序章,回首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程,品读《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我们共同传承好这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章来源 |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宝盖风景区(宝盖校区)、福建省石狮市厝仔工业区(蚶江校区)邮编:362700 

联系电话:0595-88259999 传真:0595-88911791 电子信箱:bgs@mnust.cn; 闽ICP备09019555-1 ©CopyRight